利辛一对耄耋夫妻,捐出多年积蓄,坚持在公益之路上
利辛县91岁的刘老和86岁的杨奶奶,是一对老夫妻,都是有着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,他们捐出多年的积蓄,一部分做特殊党费,另外一部分资助贫困学生,帮助他们去追寻自己的梦想。在利辛县的一家养老公寓,我们见到了刘老和杨奶奶,老两口看上去精神不错,气色很好。刘老说,自己身体很好,就去年腿摔了,但还能走。
事情的源头要追溯到2017年,刘老在电视上看到关于贫困学生的报道,就和老伴商量了一下,决定拿出自己的一部分积蓄,资助困难学生。
省吃俭用 帮助贫困学生
杨奶奶说,看电视脑子里想想,省吃俭用节约一点,该救济救济,该帮助帮助。
刘老深思熟虑之后,把一辈子的积蓄,分成了三部分,合理规划使用。第一个给国家扶贫,第二个给小孩,不能一点不给,三养老,万一生病。
刘老拿出十万块钱,分成两份,一份交给组织作为特殊党费,另外一份,用来资助利辛一中的高三贫困学生。
刘老说,学生正需要支援的时候拉他一把,就考上大学了,一个人四千,快到春节,还有六个月,一个月500,六个月,保证生活,还剩一千拿回家买种子之类,当扶贫。
刘老捐助的钱,都是他们老两口多年来省吃俭用,积攒下来的工资和各种奖金。
年轻时的经历 对现在影响很大
两位老人自己生活的很清苦,能省则省,能够坚持捐资助学,非常不容易,他们之所能这么做,跟年轻时的经历是分不开的。
刘老是徐州丰县人,他说上学时,一位老师给了他很大的帮助,也影响了他的一生。老师对他特别好,一二年级开始教,不准他回家,再写200字,才能回去,对他非常严格。
后来因为战争,学校停课了,这时他才知道这位老师是一名地下党。之后老师就公开身份,到县里当秘书了。
但是1942年,这位老师被国民党杀害了,后来学生们受到老师的精神鼓舞,也追随他的脚步陆续参了军,171个学生都参加八路军。
因为家里不同意,刘老是同学中最后一个参军的,而且还瞒着家里。到了部队之后,刘老负责后勤,管理的有条有理。但是十个月后,队伍解散了,战友们各奔东西。留下刘老,下乡当财政员。
受资助学生考上大学 前来看望
刘老离开部队之后,辗转几个地方,最后来到了利辛县,一直工作到了退休。我们记者采访的时候,有两名受助学生来看望老两口,今年考得都不错,老两口听了可高兴了。
受助学生管涵说,自己考上了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自然环境专业,江艳艳则考上了鞍山师范学校思想政治。
管涵说高三时候,他的父亲失业,经济紧张,他无心学习,成绩下滑的很厉害,前途一片灰暗。本来全班前十,下降三十,以前年级前二十,退到一百名,心里压力特别大。
在他最无助的时候,是刘老帮助了他,给他带来温暖,让他走出低谷。今年管涵以653的高分,考上了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自然环境专业,开启了新的人生。
管涵说,拿到通知书第一件事先来看望刘爷爷,让他知道,以后要像他一样帮助其他人。
江艳艳家境贫困,还有弟弟要上学,日子过的捉襟见肘。她告诉记者,那时候她英语不好,转学日语,费用高,一万多,她的奶奶刚动手术不久。而刘爷爷给她的4000多,解决了问题,交了学费,也够生活用。
和管涵相比,江艳艳有点不好意思,她觉得自己考得不好。别人都是一本,她是二本,有点失望,有点辜负期望。江艳艳学的是师范类专业,她决定以后回家乡当老师,回报社会。
当然高考也有不那么顺利的,刘老2017年资助的5名学生中,有一名没有考上本科,当时情绪非常低落,刘老请他们来聚会,这个孩子都不愿意来。
刘老说,他说不管怎样都要来,一个人给两千路费,给他也2000,不是路费,给他今年再考。有了刘老的鼓励,他复读了一年,考上了新疆石河子大学。
不管这些孩子考上哪所学校,刘老都对他们抱有极大的期望。今年刘老还要继续资助贫困学生,不过他打算换一所学校。
老两口感情好 谈起往事乐呵呵
刘老和杨奶奶因为捐资助学做好事,先后被评为安徽好人、中国好人,成为利辛一面鲜明的旗帜。
刘老和杨奶奶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,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,在聊天的时候,我们发现老两口的感情特别好,刘老说话的时候,杨奶奶就在旁边安静的听着,偶尔补上几句,刘老说,他们结婚60多年了,从来没有吵过架,这有什么秘诀吗?
刘老和杨奶奶的缘分,要从1954年说起,那时刘老25岁,到了成家的年纪,就有人操心起了他的婚事。
刘老说,是区委书记当的红娘,给他介绍的杨奶奶,杨奶奶是党员。
说起这个事,杨奶奶还有点不好意思,因为她的理解问题,差点错过了这桩好姻缘。那个年代,没有鲜花电影,也没有动人的表白,两人见面之后互有好感,就这么确定了关系。
1955年,两人结婚了,但是结婚当天,他们居然都被蒙在了鼓里。
杨奶奶说,当时自己在地里割荞麦,有个人叫她说区里开会,赶快去,别劳动了。结果到了地方才发现,居然是给他们办的婚礼。
刘老说,到了地方,区里会计说结婚证给他们写好了,发结婚证了。还给他们举行仪式,在一块吃饭,买点糖。
这样的事情,在今天看来有点不可思议,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,老两口每次回想起来,也都觉得很有趣,乐的合不拢嘴。
64年的风风雨雨,老两口一起走过,他们有一个儿子四个女儿,都很孝顺,但是他们怕给子女添麻烦,干脆住进了养老公寓。
他们的感情一直非常好,这都得益于杨奶奶的好脾气。
少年夫妻老来伴,最近天气太热他们不能出门,老两口就经常拉着手,相互搀扶着,在走道里慢慢踱着步,就像年轻的他们,曾经漫步在田野里一样。
两位老人特别的亲切和善,心地非常的善良,拿出多年的积蓄,无私的帮助非亲非故的孩子,让他们在人生的重要路口,抛下重担,勇敢向前,努力进取,孩子们也很争气,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,希望老两口身体健康晚年幸福。
来源:安徽经视
页:
[1]